高校开除作弊学生被判败诉,为何多因“程序问题”?

2012年-2021年间,共有62份与因作弊而被开除学籍、取消学位相关的判决书。其中,有28份判决支持了学生的诉求。

62份判决书中,鲜少针对学生的作弊行为本身进行认定。华东政法大学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邹荣认为,这是近年行政诉讼中的一个趋势,“避实就虚,不对实体进行判决”。

邹荣认为,不论是给予学生处分,还是对于试读期的规定,中国高校往往参照干部管理的方式管理学生,“在育人的目标之下,大学应该更有人文关怀的精神”。

责任编辑:吴筱羽

应该给作弊大学生第二次机会吗?

71%
29%
应该
不应该

在一场状告母校的诉讼中,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学生姚兴思(化名)获得了胜诉,但他并未感到兴奋。

2021年1月的一次考试中,姚兴思将手机带入考场。这是校规禁止的行为,姚兴思被处以校规中最严厉的处分,开除学籍。随后,姚兴思起诉复旦大学,要求撤销处分。

2022年7月5日,上海市静安区法院作出判决,撤销复旦大学对姚兴思开除学籍处分的行政行为。

根据判决书的内容,法院认为,复旦大学在作出开除决定时,没有向姚兴思说明开除的理由,也并未听取他的申辩。

早在1960年代,教育部的工作条例中就有作弊即开除的规定,但到了1990年代,考虑到学生的前途,鲜有学校继续严格执行。

如果学生因此起诉学校,后者败诉的理由,许多与程序相关。南方周末记者梳理裁判文书网后发现,2012年-2021年间,共有62份与因作弊而被开除学籍、取消学位相关的判决书。在28起学生胜诉的案件里,未及时传达、未告知学生拥有申诉权利或未通知申诉时限等,是部分学校败诉的原因。

“学校面对的是一群心智不成熟的学生,应该首要考虑他们的受教育权。”华东政法大学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邹荣认为,不论是给予学生处分,还是对于试读期的规定,中国高校往往参照干部管理的方式管理学生,“在育人的目标之下,大学应该更有人文关怀的精神”。

2018年1月8日,临近大学期末考试,浙江某高校挂出的考试周防作弊横幅。图文无关。 (视觉中国/图)

迟到十个月的处分

姚兴思于2017年被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录取,他自述高考成绩在省内排名前300。姚兴思坦言,进入大学后,他的成绩并不突出,“时常要担忧课业成绩”。

疑似作弊的行为发生在2021年1月11日上午的病理生理学考试中。按照姚兴思的说法,他此前有把手机放在文具袋里的习惯,加上当天吃了感冒药,“大脑昏沉忘记把手机拿出笔袋”。结果,在当天考试准备拿橡皮时,发现笔袋里有手机,“我一时惊惶,在犹豫要怎么处理时,就被监考老师发现了”。

根据法院认定的事实,当时,监考老师发现试卷下有手机,手机浏览器中的内容与考试无关,但却有四张拍摄于考试当天的病理学知识相关照片。同日,姚兴思作出书面陈述称,考试中试图拿出手机

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

立即登录

网络编辑:柔翡 校对:星歌

欢迎分享、点赞与留言。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,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,否则即为侵权。

参与评论


精选评论 (79)


白头
回复

白头

2022-11-01

事实怎么不清了?

139****3600

2022-08-26

在事实不清的前提下,学校作出开除,是严重涉嫌侵害学生的基本教育权利的。在此事件上,法院更应积极作为,查清事实,依法审判,不逃避,这样中国的行政诉讼才能实现突破,不让程序空转,还老百姓一个公道,法制社会也才能更进一步!

忆辽
回复

忆辽

2022-08-29

不严惩的话,还会继续被视为骗子的国度

不忘初心
回复

不忘初心

2022-08-27

正方 给予犯错者宽容和人文关怀是我国教育的应有之义。

木子李
回复

木子李

2022-08-27

正方 一次的作弊于是否品行不端没有必然联系,知错能改还是好学生,不能保证所有学生不犯错,就应给其改正的机会……

139****3600
回复

139****3600

2022-08-26

在事实不清的前提下,学校作出开除,是严重涉嫌侵害学生的基本教育权利的。在此事件上,法院更应积极作为,查清事实,依法审判,不逃避,这样中国的行政诉讼才能实现突破,不让程序空转,还老百姓一个公道,法制社会也才能更进一步!

白头

2022-08-22

正方 没看文章之前,我觉得应该第二次机会,看完后我对文中几个例子很生气,作弊就是作弊,为什么要篡改供词,在证据如此充实的情况下,在法庭提供与之前不同的诉词。虽然作弊即开除的处分过于严厉,但是这也是学校三令五申的制度,你这属于知法犯法,看完后我不同情那些开除的人了,并给予姚兴思严厉指责!品行不端!

139****3600
回复

139****3600

2022-08-26

在事实不清的前提下,涉嫌侵害学生的基本权利!

琼琼boy

2022-08-23

通讯必然是文字交流和语言交流,才能算,翻看存储资料,第二个人不存在所以不能算通讯范畴,所以在文字间维护了自己的权利,夹缝中求生存很难,原兄弟嘚能赢🌝

133****0263
回复

133****0263

2022-08-26

正方 太武断

家春秋.
回复

家春秋.

2022-08-24

正方 允许犯错是教育的一部分。

BNU张旭东
回复

BNU张旭东

2022-08-24

正方 该罚但是应该适度

130****2084
回复

130****2084

2022-08-24

正方 谁都会犯错我觉得应该给他一个机会,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

gejun
回复

gejun

2022-08-24

正方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,学校就是教育学生的场所,要对学生充分宽容和包容。

189****3029
回复

189****3029

2022-08-24

反方 读了十几年的书,最简单的道理还不明白吗, 成年人了不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吗

,
回复

,

2022-08-24

正方 嗯 直觉

136****7655
回复

136****7655

2022-08-24

反方 都大学了还不成熟

150****6050
回复

150****6050

2022-08-24

正方 重点应该放在预防作弊上,例如加强考风考纪教育,监考老师加强考试过程中的监督,把学生作弊的事情扼杀在萌芽状态,而不是等学生作弊被抓现行之后进行处理,有可能因为作弊处理毁了学生一辈子

150****6050
回复

150****6050

2022-08-24

正方 重点应该放在预防作弊上,例如加强考风考纪教育,监考老师加强考试过程中的监督,把学生作弊的事情扼杀在萌芽状态,而不是等学生作弊被抓现行之后进行处理,有可能因为作弊处理毁了学生一辈子

江弥弥
回复

江弥弥

2022-08-24

开除惩罚可能并不过重。高校学生作弊被抓的情况数不胜数,而真正执行开除规定的并没有多少。一是因为一般监考老师极少上报学校,这是老师的人道主义;二是哪怕学校接收处理也一般从轻处理,这体型了学校对本校学生的人文关怀。由此可见,能被做出开除处理的作弊行为大部分是情节较为恶劣,影响较大的情况,若不从重处理,其他努力学习学生的公平又去何处寻?

张韬
回复

张韬

2022-08-24

正方 作弊是看品德,质疑能力,我们可以再出套卷,试一试吗,还是小孩儿,没有想过真会这么严重,因为他们看到的作弊比监考者看到的多的多,这个事要是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我也会很惋惜的,希望给予一次机会。

隔壁老王
回复

隔壁老王

2022-08-24

正方 大学是学生步入社会前的训练基地。犯错时不可避免的

琼琼boy
回复

琼琼boy

2022-08-23

通讯必然是文字交流和语言交流,才能算,翻看存储资料,第二个人不存在所以不能算通讯范畴,所以在文字间维护了自己的权利,夹缝中求生存很难,原兄弟嘚能赢🌝

+81****147063

2022-08-23

因为他并没有使用“通讯”器材作弊。手机有相机功能。如果是翻看数码相机里的照片,翻看pad里的照片,不能算使用“通讯”器材作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