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公民巡视】艾滋病,隐私不是挡箭牌
就立法而言,正确把握艾滋病人隐私权的界限至关重要。如果这一点不明确,我们可能在最基本的问题上犯糊涂:我们的立法究竟是在防控艾滋病,还是在扩散艾滋病?
责任编辑:蔡军剑 实习生 江维维
我们的立法究竟是在防控艾滋病,还是在扩散艾滋病?
在世界艾滋病日(12月1日)到来之前,我从某省疾病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处听说了这样一件事:一位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患者,结婚之后,不仅将艾滋病毒传给了其原本是健康人的配偶,还生下了一个感染了艾滋病毒的孩子。
让我惊讶的是,这位病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信息,疾控部门早就掌握。换句话说,上述悲剧是在疾控部门眼皮底下发生的。“既然你们知道他有病,为什么不告诉他的妻子?”我不解地问,“你们这样做难道不违反法律?&rdq
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
网络编辑:上官兰雪
"但我认为,关于任何传染病的立法,当病人的隐私权与正常人的健康权发生冲突时,两者应该得到平衡的保护,甚至后者应优于前者。" 我认可这句话,健康人的生命安全应该优于病人的隐私。 这个制度的改革是必须的,其实,更加可行的方法是建立一套隐形的监管体系——建议病人在道德上主动去有意识的控制自身疾病的传播,若是那些依然要坚持结婚的,那么婚姻登记处有义务让他们的配偶享有知情权。